首页> 信息 > > >正文

2022-03-18 16:39:13 来源:   合肥晚报

央视3·15晚会曝光盲盒乱象 盲盒不能成为监管“盲区”

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盲盒乱象,盲盒市场存在价格虚高、诱导过度消费、产品质量差等问题。近日,记者走访合肥线下盲盒店发现,盲盒售价较高,大多盲盒店会限制购买个数但并未设置未成年消费提醒。对此,专家呼吁,盲盒不应成为监管“盲区”,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监管制度,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促进盲盒市场更好更快发展。

多数未设置未成年人不得购买提醒

3月16日,在庐阳区步行街一家潮玩店,记者看到了上百种系列盲盒。尽管从盲盒包装看,普遍尺寸较小,但售价却并不便宜,大多在60元到100元不等。店员告诉记者,本店不支持“端盒”,也就是购买整套系列。“我们会限制购买个数,一个人最多只能买4个。”

记者观察发现,该店的商品货架上摆放了说明卡,上面作出“未成年人请在监护人陪同下购买”等特别提醒。但在随后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多数店家并未设置未成年人消费提醒。

位于蜀山区的一家品牌潮玩店,大小数几十种盲盒被摆在显眼位置,但货架上、收银台前并未看到未成年人消费提醒的说明牌。店员解释,“年龄较小的小朋友逛商场基本都在家长陪同下,很少出现单独对未成年人售卖的情况。”在庐阳区一家育才书店,盲盒和畅销书籍一起被摆放在一进门处的货柜上,不过除了价格和盲盒系列介绍信息,也没有看到有未成年人消费提醒。

除了线下盲盒店,盲盒自动售卖机会不会有特殊的设置呢?记者在商场里找到了两台类似普通贩卖机的盲盒自动售卖机,消费者可以点击屏幕选购盲盒系列和款式,然后扫码进行支付。通过亲测记者发现,整个购买过程并没有对未成年人消费“设限”也没有弹出任何提醒信息。

小小盲盒暴露出的问题不少

除了记者走访时发现的一些价格较高、未设置未成年人消费提醒等问题,盲盒市场还暴露出一些其他问题。如今,“万物皆可盲盒”,玩偶、餐饮、美妆等诸多领域都刮起一阵“盲盒风”,一些盲盒经营者甚至把目光投向了未成年人。

此前,本报报道了合肥部分文具店,中性笔、橡皮、笔记本等常用的文具印上各种动漫卡通图案,再装进“盲盒”里,价格比普通的文具贵好几倍,受到不少中小学生的“追捧”,有学生花光零花钱只为购买全系列盲盒笔。

据其他媒体报道,一些商家把“盲盒”作为清理积压库存的有效途径,把卖不出去的东西放在“盲盒”里销售,再利用盲盒“售出不退不换”的规则,让消费者“哑巴吃黄连”。

回归到商品本身,很多消费者发现,让他们欲罢不能的“盲盒”里,存在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消费纠纷难以解决等问题。记者点开某购物APP,在一家盲盒店铺的评价区,看到好几条关于质量问题的差评,“和图片严重不符,做工也很差,有的地方竟然脱胶了!”“有个小音响,插上根本不响。”

近年来,关于盲盒消费的投诉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044861件,同比增长6.37%。其中,盲盒因存在商家利用盲盒诱导消费、盲盒售卖弄虚作假等主要问题,成为投诉新热点。

专家呼吁:盲盒不能成为监管的“盲区”

有没有比较完善的管理法规来规范盲盒市场呢?北京天元(合肥)律师事务所唐玉芹律师介绍,上海市已率先迈出监管盲盒第一步,《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对盲盒市场提出了一系列合规建议,有效规范盲盒市场。

“从上海市的举措也可以看出国家监管在市场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的监管制度,做到监管到位,在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促进盲盒市场更好更快发展。”

唐玉芹律师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盲盒时,要结合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理性消费,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同时,还应注意索要和留存发票等购物票据、商家广告宣传信息等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

延伸阅读

“盲盒拆了就不退不换”,这种说法合理吗?

唐玉芹律师:不合理。商家所称的“拆了不退不换,售出不予退换”等规则,均属于商家事先在未与消费者协商情况下单方所作的“霸王条款”,消费者收到的盲盒产品属于存在质量问题,仍有权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胡琪)

标签: 晚会曝光 盲盒乱象 监管盲区 购买提醒

热门话题
精彩推荐
今日推荐
花木